人民网
人民网

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高质量发展”专题示范队走进湖南常德

2024年07月27日18:01 |
小字号

7月19日,由福州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师生组成的2024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高质量发展”专题示范队奔赴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河街历史文化街区等地,领悟新时代城乡一体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变革。

临沧浪之水,倚洞庭平原,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是远近闻名的农业强镇。实践队深入谢家铺镇,考察当地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的运作模式和技术支撑。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师生走进港中坪村种粮大户戴宏家中,在对“插秧机、抛秧机、无人机”等智慧农机的参观中,深刻感受到科技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实践队在谢家铺参观学习

实践队在谢家铺参观学习

走进党群服务中心,讲解员告诉实践队师生们,谢家铺镇建立以书记、镇长为镇级田长,支部书记为村级田长,村委委员或组长为网格田长的三级“田长制”网络,带动村民把更多脚印留在田埂上。片组邻“三长制”的治理模式更是密切党群关系,越来越多“新农人”愿意回到家乡,投身粮食生产。通过实地考察和交流,实践队员们切身体悟到农业生产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党建引领强保障、科技赋能促丰收”的时代巨变,纷纷表示要以逐梦乡村的“新农人”为榜样,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常德河街不仅是常德市践行“海绵城市”理念的一个缩影,更是浓缩常德千年文脉的一块文化“海绵”,实现了人、水、城的和谐统一,呈现出常德古城生态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别样形态。

实践队了解河街生态治理的卓越成效

实践队了解河街生态治理的成效

7月19日下午,实践队员们走进常德河街,实地探访这条文化街区重建后的保护开发经验和蕴藏其中的文化新业态。20世纪80年代,常德穿紫河因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放,水质恶化,成了当地老百姓的“心头之痛”。为重拾历史印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自2015年起,常德市通过全线截污、修建生态滤池、打造海绵城市等措施,经过多年综合整治,使穿紫河恢复了生机,成为一条流光溢彩的“碧玉带”。得益于良好生态环境的衬托,老城的文化业态也在焕发生机。漫步于青石板铺筑的街区,鸳鸯走马楼、木雕艺术馆、麻质画馆掩映在翠竹绿柳间,常德米粉、擂茶、钵子菜的香气被清新的河风带到实践队面前。

走进潘能辉木雕工作室,实践队师生驻足参观巨型木雕《湘行散记》的水墨画稿。画稿中,修葺一新的穿紫河风雨桥、沅陵藏书洞、凤凰古城吊脚楼等河街地标点缀在青山绿水间。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师生深刻感受到良好生态和繁荣文化的交响。

擂茶从店内搬到青葱翠柏旁、花鼓戏在繁花盛开处登场、澧水船工号子在澄碧的河水上悠悠远去,河街不仅融了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也融入了河街居民和游客们的幸福生活。如今,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文化传承的千年河街正迸发出强劲的绿色新经济和繁荣的文化新业态,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旅、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文/张倩瑜 王斯佳 余音 丁燕婷 张旭然 黄山松 张心儀 吴可凡 视频/潘侨晟 张心儀 图/欧骏瑞)

(责编:吴舟、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