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

改革破题勇争先、向新图强再启航  厦门市思明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

2024年12月26日10:03 | 来源:厦门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改革破题勇争先 向新图强再启航

思明区连续四年蝉联全省城市发展“十优”区首位,以实干实效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图为美丽的筼筜湖风光。记者 王火炎 航拍器摄

  12月25日,厦门市思明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思明区人民政府区长陈通汕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总结2024年砥砺前行的历程,凝聚共识锚定2025年的发展航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思明力量。

  今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思明区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专项行动,以“进”的态度、“快”的作风、“干”的成效,扎实推动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连续四年蝉联全省城市发展“十优”区首位,以实干实效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征程万里,重任在肩。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025年,思明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对标一流、争先进位”,在改革开放上“彰显担当、创造经验”,在履职尽责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为厦门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作出思明更大贡献。

  回眸2024:实干担当 奋发作为

  兴产业扩内需 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人工智能+”是思明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词。思明区抢占人工智能赛道,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培育和壮大新动能新优势。

  《思明区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日前发布,十条有力措施支持AI产业发展;首期320P的智算中心将于本月底建成,明年一季度投用,推动AI赋能千行百业;引入百度飞桨、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等头部创新赋能平台相继落地思明……一系列行动和成果展示了思明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决心和信心。

  锚定人工智能产业赛道的背后,是思明区扎实的软件信息业基础支撑。软件信息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连续两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美图、四三九九、吉比特、众联世纪入选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国投智能入围中国网络安全企业二十强,优迅芯片获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2.6%。创新活力持续迸发,思明区位列赛迪全国创新百强区榜单第31名。

  “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另一个关键词。思明区发放消费补贴6145万元,带动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商品消费超4亿元。举办各类文旅商促消费活动400余场,发放消费券撬动居民消费超亿元。商贸业连续四年保持万亿规模。

  文体旅融合发展也有新突破,思明区位居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榜单第三位。成功举办国际沙滩排球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引进万人以上大型演唱会37场。前三季度接待游客超4900万人次,旅游消费超730亿元,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经济发展平稳向好,离不开项目的带动和优质的营商环境。思明区构建“1+N+10”招商模式,全链条保障项目落地见效。1月—11月新增落地金融招商项目75个,注册资本497亿元。九八投洽会签约项目98个,总投资规模超400亿元。金鸡百花电影节文化影视产业招商签约项目49个,总投资达91.8亿元。扩大“免申即享”覆盖面,惠及356家企业,涉及超5000万元扶持资金。“政务智能办赋能‘数据最多采一次’”“创新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协同机制”两个案例入选全市“十佳”营商环境创新举措。

  促改革添动能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思明区探索实施一批改革举措,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经过系统策划及改造,原本低效的工业厂房升级成为“产业+人才”双融合式产业综合体——今年10月,位于软件园二期拓展区的国贸思明科创园开园。这是厦门市首个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试点项目,入选“2024全国城市微更新特色产业园项目优秀案例”。

  一个个案例和数据有力说明了思明区改革攻坚力度:深化数实融合改革,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企业“智改数转”,打造笔杆子智慧教育等133个产品及应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获特别国债10.4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1.68亿元、全国首批城中村改造专项借款授信额度167亿元;创建“同心·向前”政企银对接长效机制,为800余家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超20亿元。

  就在上周,前埔片区正式启动拆除工作,标志着前埔片区改造项目进入实质性阶段。思明区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厦门国际商务核心区创新分层出让模式,推动地上统筹开发、地下互联互通。何厝岭兜、泥窟石村安商房基本竣工,湖滨片区迎来返迁。

  思明区坚持推动改革与开放互促互进,建设海丝司法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引领法务科技产业向新发展。积极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力服务保障厦金大桥(厦门段)项目。举办纪念郑成功诞辰400周年系列活动等70余场民间交流活动,赓续同根同源文化脉络。深化对口协作,闽宁电商帮扶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签订思明武平新时代山海协作协议书,实现双向奔赴、携手共赢。

  优环境强治理 城区品质全面提升

  上个月举办的2024厦门城市设计周开幕式在塔头举办。业界知名专家学者深入黄厝,实地感受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厦门实践的成果成效。

  一到周末,市区里的东坪山便成为众多市民游客的“诗与远方”。山上的东山社和东坪山社在改造提升后,成为大家围炉煮茶、娱乐休闲、健身团建的好去处。

  两个城中村实现了环境美和治理优同频共振。思明区一方面补齐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完善管理模式,探索运行“街道搭台、企业登台、村企同台”的大物业管理模式,形成工作联动、资源联享、难题联解的治理格局。

  从“面子”美到“里子”,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是思明城区品质全面提升的生动缩影。

  更多的可喜变化在居住小区、街头巷尾上演:推进479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7.1万户;打通前埔西路,打造松柏路等9条示范道路,推进湖滨等片区配套路网建设;改造群众身边运动场地22处,完成狐尾山公园等5处公园适儿化改造,建成傅厝巷等2个精品口袋公园。

  从“治”理向“智”理转变,思明区社会治理更加智慧高效。“一网统管”平台上线文明创建“四办协同”模块,“采派处督”机制提速增效。事件智能派发率近50%,处置率提升至99%以上。“智慧思明”获评市社会治理暨平安建设智能化“创新应用优秀项目”。

  碧水蓝天满城绿,生态美景亦是高品质城区的鲜明底色。一个个优秀案例争相涌现:厦门东南部海域“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在全国推广;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全市前列;鼓浪屿近零碳创建项目入选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守初心暖民心 民生福祉成色更足

  “袖珍”小学“长出”新楼——今年秋季开学第一天,故宫小学和湖滨小学新建的教学楼同步亮相。“有人工智能教室,还有图书馆等场所。”学校办学环境的大变化让孩子欢喜不已,获得家长称赞。

  思明区聚焦群众牵挂的教育、就业、养老等热点问题,民生改善步伐坚定,让思明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强。

  在寸土寸金的老市区新建教学楼,这是思明区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的有力体现。今年,思明区新改扩建8个学校项目、增加学位2570个,“一校一策”推进118所校园校舍改造提升。思明区大力推进国家级信息化试验区等5项省部级教育改革试点任务,创建科学教育实验校等各类特色学校47所,推进优质学校集群发展。

  实打实帮扶就业,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全区实现新增就业3.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964人,兑现就业补贴2413万元;向3077名新引进人才兑现生活补贴7456万元,发放“5年5折”租房补贴1.14亿元,惠及2.9万人次;发放社会救助惠民资金,惠及13.7万人次。

  老有所养,幼有所托。全区83个老年助餐点服务人数达116万人次;完成403户居家适老化改造、新增家庭养老床位354张;新增爱邻护幼托育点17个,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实现全覆盖,希望社区等5个社区入选厦门市首批儿童友好示范社区。

  多彩的文化生活,让思明人的生活更有滋味。上周,思明区发布全省首个“风潮共海生”新时代文明实践带项目,市民游客可沉浸式体验六大文明实践场景。今年来举办的“我们的节日——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共2700余场,惠及群众超108万人次。

  为群众幸福加码,思明区筑牢平安基石。思明区深入开展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和“拆窗破网”专项整治,推动“三合一”场所、生产经营性自建房和中山路老旧公房开展消防技改。全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7.4%,群众安全感率保持全市前列。

  展望2025:守正创新 敢作善为

  改革引领 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

  思明区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纵深推进改革开放,争取落地一批首创性、引领性、标志性的改革措施和应用场景,深化数实融合,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持续拓展“财政政策+金融工具”服务矩阵。持续推动高水平开放,支持企业和项目“走出去”“引进来”。全面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拓展两岸经贸、文化、人才交流新路径。

  深化科技创新,培育发展动能。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力争新增市级以上创新载体10个。优化科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借势打造一批科创街区、特色楼宇。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孵化园建设,为企业提供概念验证、技术交易等公共服务。既持续放大科创基金、科创贷等资金支持效应,也推动人工智能专业高级职称评审落地,吸引更多创新要素集聚。

  积极融入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思明区继续提升产业能级。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启动新一轮软件信息业政策修订。修订商贸流通业政策,培育现代流通骨干企业。大力提振消费,服务建设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围绕现代海洋产业加强谋划,更好服务和融入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扩容挖潜 有力增强发展动能

  以城市更新为抓手,以产业项目为带动,思明区将坚持把项目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城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强化项目全要素保障,推动将军祠片区2-1地块、双十中学思明分校扩建等项目如期开工。加快厦门国际商务核心区A1地块等项目建设,促进绿发广场A地块等一批项目竣工投用。

  深入推进城市更新,稳步开展城中村改造提升,衔接房票制度推进前埔片区征拆;力促开元创新社区B08、数智产业园等成熟地块出让;深化滨北超级总部城市设计方案,稳步推进同文顶、厦港、将军祠片区各项工作,完成何厝岭兜、泥窟石村等片区返迁,打造湖滨片区幸福新家园。

  务实招商举措,突出招商实效。一方面瞄准行业龙头,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依托厦门国际商务核心区等片区资源,加大力度盘活低效工业用地。吸引瞪羚、独角兽企业入驻,为产业发展引入源头活水。一方面继续提升招商队伍专业化水平,推进数据开发应用和政务服务智慧化,营造更优更活的营商环境。

  精细治理 持续优化城区品质

  思明区精准施策,高标准推进基层治理,打造有颜值、有品质、有温度的中心城区。

  紧扣群众需求,完善重点片区配套路网、公共停车场建设,新建停车位600个,利用边角绿地打造一批口袋公园。优化垃圾分类投放点布局,完善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标准化管理模式。

  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深化近邻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面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持续夯实“智慧思明”数字底座,打造高水平智慧赋能城市治理示范平台,优化“智慧近邻·思民入户”模块。探索构建“大物业管理+多元共商共治”治理模式,提升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

  守护青山绿水、蓝天净土,加快推进污水“两高”建设,完成210个建筑小区、83条道路“正本清源”改造。加强入海排放口巡查,健全海洋垃圾清理长效机制。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低碳试点体系,拓展低碳社区、零碳景区创建。

  以民为本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

  思明区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努力把人民愿景变为幸福实景。

  健全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载体,打造就业创业服务优质社区,建设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打造中山路退役军人服务驿站,推动实现“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全力推进健康县区创建工作,力促鼓浪屿医院病房楼综合改造、鹭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工,建成投用观音山、一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4处医疗基础设施。

  聚焦“一老一小”,优化“宜老益小”服务。增设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9个老年助餐服务点。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增设普惠性托位500个,新建市级托育综合实践示范园,推进“国家级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试点工作。持续深化“大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小初衔接共同体建设,确保厦门一中思明分校等19个项目顺利完工,可增加学位13680个。

  全力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平安稳定。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健全排涝应急机制,落实灾情分级处置,提升基层防汛标准化创建品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久久为功 不断提升文化影响力

  思明区持续涵养城区文化品格和精神特质,扎实推进“文化思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一方面利用中心城区资源禀赋,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构建“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文旅新生态。打造音乐广场区域文旅融合核心示范样板,带动环岛路业态整体提升。持续放大“金鸡效应”,延伸拓展影视产业链条。举办百场演唱会、音乐节、体育赛事等活动,激发多元消费新活力。一方面持续丰富文体服务供给,打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擦亮鼓浪屿诗歌节、音乐季等特色文化名片,打造一批“小而优”的剧场演出新空间,推进“书香思明”建设。加快建设群众身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新建改建体育场地20处。

  守正创新,探索打造文明实践街区,用好破狱斗争旧址等革命遗址,传承红色基因。统筹保护历史环境和街巷肌理,推动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完成第二轮不可移动文物集中保护修缮,以敬畏之心守好城市历史文脉。(文/记者 吴燕如 通讯员 夏思萱)

(责编:陈楚楚、刘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