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瑛《土楼回响》乡村音乐课堂在龙岩永定开课
近日,郑小瑛《土楼回响》乡村音乐课堂开幕仪式在龙岩市永定区凤城街道书院社区“振声楼”举行。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文化和旅游部离退休人员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宁、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刘湲,永定区领导出席。
活动现场
郑小瑛现场致辞,向家乡永定区政府捐赠了《乡村音乐课堂》以及各类课件等珍贵资料,并为《土楼回响·乡村音乐课堂》展馆揭牌。永定区土楼合唱团现场演唱《八月十五看月亮》《客家之歌》。
振声楼:百年老宅焕新颜
振声楼与新建小型音乐广场
据介绍,振声楼由郑小瑛的祖父郑金禄公(字振声)于1904年所建。后来,他的两个儿子帮父亲翻修,建成了这座带有外阳台、罗马门柱和西式窗楣的老宅,被乡亲们叫作博士楼、洋楼。
2018年,龙岩市将振声楼列为“名人祖居”拨款修缮,郑小瑛深受感动,并与族人商议盘活老宅之事,得到了族人们的热烈响应。2022年,振声楼被列为永定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郑小瑛向永定区负责人提议,将此老楼改名为“土楼回响—振声楼”,取意“客家文化,中西融洽,振声乡里,回响世界”,同时设立“乡村音乐课堂”。此提议得到了永定区的重视和支持,由永定区人大领导牵头完成了振声楼修缮和布展工作,楼内布展的内容和经费由郑小瑛本人提供。
《土楼回响》:交响乐章里的客家情怀
《土楼回响》是由郑小瑛推动、刘湲作曲的交响诗篇,2001年,《土楼回响》荣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的唯一金奖,并先后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中国百年音乐典藏”。
据了解,2000年1月,郑小瑛与妹妹、妹夫春节假期回老家福建永定寻根谒祖。期间,她去参观客家土楼,沿着山涧小溪修建的密密麻麻的土楼古雅朴实,处处体现着厚实的中原文化传统和中国人的无穷智慧,深受震撼。在得知当年11月,世界客家人代表大会将在龙岩举行后,郑小瑛表示:“要是有一部反映客家精神的交响乐就好了。”
随后,郑小瑛获得20万元经费支持,并找到青年作曲家刘湲。刘湲用西洋作曲技法,充分吸收客家音乐素材,创作出了长达37分钟的五乐章交响诗篇《土楼回响》。2024年以来,《土楼回响》在国内20多个城市、世界12个国家和地区巡演78场,其中77场由郑小瑛亲自指挥。
乡村音乐课堂:开启窥见世界的窗户
“《土楼回响》乡村音乐课堂”追求可持续、有长效的教育效应,其包含四个内容:一是交响诗篇《土楼回响》的赏析课堂,通过欣赏音乐了解客家人团结奋斗、崇文重教、爱乡爱国、愿意广交朋友的精神,了解“土楼回响”走向世界的盛况;二是“郑式指挥法基础——会说话的手”,在龙岩学院建立“传习中心”,为基层音乐教育打好基础;三是“让耳朵更聪明(交响音乐导赏课程)”20小时的音乐讲座,作为课外的一项美育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走近“阳春白雪”,培养起欣赏听觉艺术的习惯,也可作为音乐教师备课的参考教材;四是中外优秀歌剧(“洋戏中唱”)视频五部:黄安伦的《岳飞》、施光南的《紫藤花》、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姻》、威尔第的《茶花女》、雷哈尔的《快乐寡妇》,开拓人们的眼界,增添音乐知识。
郑小瑛表示,我想要用客家人史诗的声音盘活这座老楼,给年轻后代开启一扇窥见世界的窗户,让已经“振声”世界的《土楼回响》归根于哺育它的土地。
文化振兴: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
郑小瑛致辞
通过音乐的力量,郑小瑛让家乡的孩子们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当地民众对此反响热烈,纷纷表示将积极参与到乡村文化振兴中来,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郑小瑛老师95岁了,还特地赶回家乡给我们送音乐教材、送知识,还在我们这边开设乡村音乐课堂,这对我们音乐爱好者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永定区客家山歌传承人张冬梅说,作为客家山歌传承人,我将把客家山歌唱好、传承好,让很多人了解我们的客家文化。
在郑小瑛与永定区委、区政府的共同推动下,振声楼不仅成为了一座承载着家族记忆与历史文化的老宅,更成为了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与创新的文化桥梁。乡村音乐课堂的成立,不仅为家乡的音乐教育带来了希望,更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图 龙岩市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