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芗城:深化仲裁调解机制改革 搭建人社服务新矩阵
近年来,漳州市芗城区人社局着力探索以服务大局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多元服务为重点的仲裁调解新模式,构建融合化解、综合保护、高效化解“大格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取得良好成效。其中,“巡回法庭”被列为漳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典型经验做法,设立漳州市首个涉台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联络站被福建省人社厅肯定推广。
2024年以来,芗城区人社局成功调解劳动仲裁争议案件203件,累计为劳动者讨回劳动报酬、争取经济补偿金、获得工伤赔偿等约1900万元,案外调解劳动纠纷283件、调解率达100%。
以服务大局为核心,实现融合化解双提升
构建芗台融合劳动争议化解机制,营造台胞来芗城就业创业的良好营商环境。
一是打造芗台劳动争议化解新标杆。主动加强与涉台企业沟通交流,聚焦融合发展所需、台胞台企所盼,充分发挥芗台同根同源、紧密相连的地域优势,成立漳州市首个涉台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联络站,将联络站设在台企,推进劳动争议调解关口前置、服务前移,为台企业和台胞提供一站式受理、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的仲裁调解服务。2024年以来,累计为50余名台胞提供涉台纠纷调解和政策咨询服务。
二是转换在芗台胞化解纠纷新角色。积极探索“让台胞服务台胞”的模式,坚持遵循自愿申请、择优选拔的原则,鼓励符合条件的优秀台胞加入调解员队伍,共选评吸纳2名台胞担任涉台调解员,参与涉台劳资纠纷的调解疏导,更好地以“同乡之情、同业之谊”唤起共鸣、缓和冲突。截至目前,台胞调解员参与成功调解涉台劳动争议案件4起,涉及金额40万元。
三是推行“劳动维权+就业帮扶”新模式。推动劳动仲裁与就业服务相衔接,依托“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就业夜市”等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平台,为在调解仲裁或监察维权过程中,处于失业状态且有就业意愿的台胞、有招工需求的台企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推动台企精准招工,让失业者尽快就业。2024年以来开展招聘活动51场,提供就业岗位1.5万余个,为台企成功招录员工150余名。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展现综合保护新格局
聚焦“民之大事”,畅通“全链条”高效服务,深化仲裁调解制度建设,加强劳动者权益保护,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立“一站式 薪企航”工作机制。同芗城区人民检察院、芗城区人民法院建立“一站式 薪企航”联动机制,构建联系会商、线索双向移送、协同维权、行政执行协同监督、联合听证、协同普法、品牌培育等劳资纠纷化解一体化制度,“裁检审”良性互动推进“支持起诉+多元解纷”协作规范化、制度化开展,跨前一步共同将劳资纠纷预防于未发、化解在诉前。联合化解劳动争议纠纷,累计为劳动者追回报酬74.98万元,辖区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在诉前化解率达80%。
二是设立“巡回法庭”。充分发挥“仲裁院+法院”职能,变“劳动仲裁—诉讼审判”串联模式为“劳动仲裁+诉讼审判”并联模式,联合芗城区人民法院创新成立劳动人事争议“巡回法庭”,在福建省率先将劳动人事争议“巡回法庭”进驻人社部门。“巡回法庭”承担诉前调解、裁审衔接、巡回审判等职能,切实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协同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400余件,仲裁终结率达到100%,切实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解决在仲裁环节。
三是成立“局长调解工作室”。进一步提升调解公信力,成立由区人社局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的“局长调解工作室”调解员队伍。区人社局领导班子通过自主学习、业务培训、案例研讨、庭审观摩等方式提升调解业务能力,同时依托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局长调解工作室”调解员轮流定期到仲裁院现场办公,依法调处各类劳动人事争议纠纷。自“局长调解工作室”开展工作以来,通过该工作室成功调解劳动仲裁案件22起,结案金额180万元。
以多元服务为重点,展现高效化解新“枫”貌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新型“枫桥”向仲裁调解工作重点领域延伸,推进劳动争议纠纷化解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一是突出源头预防。强化“产业链+调解组织”建设,围绕辖区工业产业园区布局,把仲裁庭“搬”进矛盾纠纷源头的工业园区,为园区企业、职工劳动争议提供“家门口”的人社服务,推动就近、从快解决劳动纠纷,实现“小事不出厂,大事不出园区,矛盾不上交”,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消灭在萌芽状态。“园区枫桥仲裁庭”累计为园区企业职工追回劳动报酬21.34万元。
二是突出镇街联动。不断健全多元调解组织,纵向贯通区、镇街二级调解,成立10个镇街调解组织,配备30名调解员,入驻8个“互联网+调解”平台,定期同镇街分析研判劳动关系形式,通过该平台办理调解案件584件。强化智慧赋能基层调解,充分运用劳动监测预警大数据平台,联合镇街对企业和在建工程项目的隐患进行监测和预警,加大日常监督巡查力度。
三是突出“调普1+1”模式。坚持“我调解、我普法”模式,做到调前讲法、调中明法、调后析法,实现1+1>2的效果。区人社局领导班子带队深入重点企业及隐患企业问诊把脉40余次,以规范用工关系、保障工资发放、提供劳动保护等方面为重点,通过与企业面对面互动交流,释理明法,为企业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20余条,切实提升企业防范和化解劳动用工风险的能力。(苏海森 童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