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权威发布

廖俊波精神发源地脱贫背后的这些故事很动听 

2020年08月13日15:46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三变”促脱贫 群众年年有惊喜

讲述人:魏静 政和县星溪乡念山村第一书记

魏静是政和县星溪乡念山村第一书记,现场,她分享了念山村“三变”促脱贫的故事。

梯田变景区

念山村因梯田出名。这里的梯田以多、小、长著称。1600多亩水田,却有上万丘田;当地村民这样形容梯田“小”:“青蛙一跃过三丘,水牛一躺占一丘”;这里的梯田很长,最长的有上百米,村民“早起去插秧,一行插半晌”。因“多、小、长”特点,念山梯田成了华东地区线条最美的梯田。

魏静介绍,这些年,念山村依托特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政府投入3000多万元,对村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保持原始、自然、古朴的风貌。同时,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房车露营基地等旅游设施。念山梯田的知名度吸引了众多游客。2019年,念山村游客量突破30万人次。

政和念山云上梯田景区。陈卫华 摄

村民变股东

为更好地开发念山旅游,2016年11月,星溪乡、念山村联合成立旅游公司,邀请村民土地入股,念山村占股40%,其中10%作为村集体收入,30%归村民。李恭生是第一个把自家的田入股流转给旅游公司的村民,一亩地算一股,他也成了股东。土地流转后,李恭生每亩田每年有300元流转租金,在旅游公司务工,年底还能分红。现在,念山村有182户村民入股旅游公司。

乡村变舞台

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念山村举办了一系列旅游推介活动,如国际自行车爬坡赛、开镰节、美食节、冬泳赛等等。念山村成了体育竞技的舞台。

念山村的发展变化,直接受益就是贫困户和村民。贫困户通过国家的产业扶持政策,扩大种植脐橙、锥栗、茶叶、毛竹等产业,大大增加了收入。2017年念山村17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看到家乡发展了,不少青年返乡创业。在外从事装修工作的许智华、大学毕业在上海从事美术工作的方丹丹,都回家开起农家乐,办起民宿,生活有滋有味。念山村成了返乡青年创业的舞台。

以前村里并不起眼的农特小吃,如今成了抢手货。念山大米过去每公斤4.8元,现在每公斤卖到26元。地瓜干、酸枣糕、柿子干等农产品供不应求。念山村成了农产品销售的舞台。

2019年,念山村集体收入达24万元,人均纯收入突破1.3万元。近年来,念山村陆续获得国家AAA级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和中国传统村落等多个“国字号”招牌。

魏静说,今年是念山大发展的一年,投资6000多万元的旅游公路晋级改造、湿地公园建设、传统村落提升等项目都在进行中。“每年都给群众一个惊喜”,看到村庄变美了,看到村民脸上的笑容,魏静很知足。

“莲蓬子”鼓了村民的“钱袋子”

讲述人:许仁寿 政和县农家人莲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许仁寿家所在的外屯乡位于政和县中部,以前是堰塞湖,现在是数千亩农田,但因地势平坦,河道狭窄曲折,低洼处的稻田常受水淹,导致水稻产量低。全乡村民依靠种植水稻很难实现脱贫致富。

2010年,许仁寿到三明市建宁县考察莲子产业。他考虑外屯乡种莲子相比种水稻,受洪涝灾害影响相对较小,于是引进了优良莲种,试种50亩莲子,第二年再流转300亩水田种莲子。看到这两年种莲子都有较好收成,他成立了合作社,让部分村民也能参与进来。

然而,合作社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许仁寿说,2013年,当莲子扩种到1000亩时,因资金不足止步不前。正在他一筹莫展时,时任政和县委书记的廖俊波到洋屯村考察莲子产业,了解情况后,廖俊波叫上金融、农业部门,指导创新了农户的小额信贷工作。最终,邮储银行为像许仁寿这样的种莲大户提供了110万元贷款,解决了合作社发展的资金瓶颈。许仁寿的莲子产业从1000亩扩大到近2000亩。

看着莲子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许仁寿想到的是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2017年,合作社积极响应扶贫政策,划出200亩莲田作为精准扶贫产业示范园,吸纳村里陆定妹等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驻,通过辛勤劳作,每户增收约3.5万元。这8户贫困户都在当年,顺利脱贫。2017年以来,共有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许仁寿的合作社。

如今,在合作社带动下,莲子种植扩大到周边乡村,种植面积达到3500亩,年产莲子140余吨,年产值达1250余万元。许仁寿说,莲子合作社还在继续壮大,除了种莲子,还发展竹荪、莲田鱼等种植养殖,产品销到浙江、江西等地。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攻成果,带动更多农民增收,大家一起走上美好的小康路。”许仁寿对未来的日子,信心满满。

“我们家种植吊瓜,脱贫了”

讲述人:范庄俊 政和县澄源乡新康村村民

范庄俊的家在政和县澄源乡新康村,这里海拔1000多米,山多田少,土地贫瘠,村民的收入来源靠种植茶叶。范庄俊一家6口,只有少数茶山和水田,一年收入不到1万元。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范庄俊初中毕业后就到江浙、厦门等地务工。

2012年7月,范庄俊哥哥考上湖南医科大学,每年学费、生活费3万元,5年下来就是15万元。为了让哥哥完成学业,原本生活就过得紧巴的一家人,只能举债度日。

2014年,范庄俊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政和县安排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干部,村里还给范庄俊父亲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增加一点收入,但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前几年,乡里发展吊瓜种植,范庄俊父亲参加了种植技术培训班,也试种了几亩。由于新康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种出来的吊瓜壳薄粒大,一亩地产吊瓜300斤,每亩纯收入能达4000元左右。

吊瓜变成一叠叠现金,范庄俊的父亲兴奋不已,领着帮扶干部到地里参观。第二年,家里租了30亩地,帮扶干部帮忙争取了5万元小额贴息贷款,吊瓜专业合作社还帮着购买种子、化肥,指导种植技术。

“村民见我家种吊瓜脱了贫,也纷纷向我爸学习吊瓜种植技术,我爸把所有种植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范庄俊得意地说。

去年,范庄俊哥哥大学毕业,在厦门转正就业,月收入上万元。范庄俊也在厦门,从事房产销售工作,收入稳定。他说,今年家里种了90亩吊瓜,加上锥栗和茶叶收入,年收入十五六万元不成问题。眼下,家里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还有了存款。

“今天的生活,我们一家人都很满足。感谢党和政府,贫困的日子过去了,我们还要迎来更好的生活!”范庄俊说。

弘扬廖俊波精神,以“背着石头上山”的精神攻坚克难。“毕其功于一役”,摆脱贫困,久久为功。

(责编:林东晓、陈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