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福建频道

莆田千年家训:地瘦栽松柏 家贫子读书

2021年12月31日14:44 |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
小字号

北宋熙宁九年(1076),徐铎中状元、薛奕中武状元,神宗皇帝赞叹,“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gòu)中”。南宋咸淳元年(1265),度宗皇帝盛赞,“莆,文献之邦也”。宋代每42名进士中就有1名莆仙人。历史上,莆田出了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辅。

书香庭院。方玉蓉摄

一则古训 一座名邦

南宋绍兴八年(1138)科考,莆仙14人高中进士,包揽状元、榜眼、榜尊、榜幼,号称“魁亚双标、四异同科”。

诵读。朱崇飞摄

高宗皇帝问:"卿土何奇?" 状元黄公度答:“披绵黄雀美,通印子鱼肥”。榜眼陈俊卿却答:“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

高宗皇帝笑曰:“公度不如卿”。从此“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响彻宋廷,遍传天下,成为历代莆阳学子的座右铭。

陈氏玉湖祖祠内石柱。林明基摄

一道家风 一门传奇

玉湖陈氏

一门二丞相,九代八太师

陈氏一门,群贤代出。丞相陈俊卿、陈文龙,莆田城隍陈瓒文韬武略、忠肝义胆,为莆田谱写出一曲壮丽的华章。

陈氏祠堂。林华青摄

陈氏祠堂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阔口社区,祠前有坊匾“陈丞相里第”,祠内有楹联“一门二丞相,九代八太师”。二丞相:陈俊卿、陈文龙皆官至丞相。八太师:陈氏家族九代中有八人都被诏赠“太师”。

陈府。蔡昊摄

陈俊卿,南宋绍兴八年(1138)榜眼及第。乾道四年(1168)拜右相兼枢密使,次年升左相。正色立朝,进贤良,斥邪佞,人称“南渡名宰相”。

陈文龙尚书庙。薛龙摄

陈文龙,南宋咸淳五年(1269)状元及第,初名子龙,度宗皇帝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曾任参知政事,元军南下时,拒绝降元,孤守兴化城,城陷被俘,一路绝食,于杭州岳飞庙壮烈殉国。民间奉为福州城隍。陈文龙尚书庙,位于福州市台江区。

莆田城隍庙。蔡昊摄

陈瓒,陈俊卿曾孙、陈文龙堂叔,散尽家财,兴兵抗元,保卫莆田,城破后被元军车裂而亡,赠兵部侍郎。民间奉为莆田城隍。莆田城隍庙,位于莆田城内梅园东路。

九牧林氏

一门九刺史,三代五廷魁

唐天宝年间,林披迁居至莆田,生九子,都当过刺史,世称“九牧林”。后裔元、明、清三代出了五个状元。

九牧林祖祠。蔡昊摄

九牧林祖祠,天下九牧,根在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龙山村作为九牧林发祥地,是海内外林氏族裔的谒祖地。

湄洲妈祖祖庙。蔡昊摄

林默,林披第六子林蕴的七世孙,生前扶危济困,因救助渔民而不幸遇难,被尊称为妈祖,世誉“海上和平女神”,被14位皇帝褒封36次,全球有3亿多敬仰者。湄洲妈祖祖庙,中华妈祖文化发祥地。

莆田城内东岩山的东山祖祠。邹北轩摄

林龙江,明代莆田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创立“三教合一”学说,乐善好施,抗倭救难,在海峡两岸及东南亚有数十万敬仰者。莆田城内东岩山的东山祖祠,是“三一教”发祥地。

南湖郑氏

“开莆来学”三先生,史学流芳一草堂

南朝陈梁时 (502-589),郑氏三兄弟首开莆田教育先河,史称“开莆来学”。郑氏后人郑樵在夹漈草堂,写出纪传体史书《通志》名闻天下。

湖山书堂。陈良锦摄

湖山书堂,南朝陈梁时 (502-589),郑露、郑庄、郑淑三兄弟入莆守祖坟,在凤凰山麓构筑湖山书堂,开莆阳文风,奠定莆田文化根基,湖山书堂现仍坐落于广化寺内。

“开莆来学”木坊,原立于莆田城内北大路。

郑樵,南宋著名史学家,在夹漈草堂潜心著述,首创中国通史体系,写成《通志》200卷,与《通典》《文献通考》并称“三通”。梁启超说:“史界之有樵,若光芒竞天一彗星”,认为他是中国古代三大史学思想家之一 。

郑侨,郑樵从侄,南宋乾道五年(1169)状元,官至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是孝宗、光宗、宁宗时三朝元老,以忠实闻名天下。郑侨年轻时读书的浔阳书院,位于仙游县菜溪乡。

仙游蔡氏

千古一忠惠,兄弟两宰辅

唐末,蔡用元迁居到仙游,后裔蔡襄是宋代名臣,谥号“忠惠”。枫亭赤湖蔡氏兄弟官至宰辅。

蔡襄文化园。蔡昊摄

蔡襄,北宋名臣、著名书法家,撰写了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荔枝谱》和茶学专著《茶录》。擅长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蔡襄文化园,位于城厢区东海镇。

洛阳桥,古代“四大名桥”之一,蔡襄任泉州太守时倡建,位于泉州市洛江区蔡襄路。

《荔枝谱》。陈良锦摄

《荔枝谱》,蔡襄名作,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荔枝专著。

兄弟两宰辅,北宋时,蔡氏兄弟先后任宰辅,两人皆为书法名家,徽宗皇帝《听琴图》题诗出自蔡氏。

莆阳黄氏

文章称初祖,一门五学士

唐初,黄岸迁居莆田黄巷里,后裔黄滔被誉为“闽中文章初祖”。一代名儒黄璞与四个儿子同时担任馆职,号“一门五学士”。

黄氏大宗祠。邹北轩摄

黄氏大宗祠,位于荔城区镇海街道东里巷。“莆阳黄”素有“十状元十宰相”“六会元三榜眼三探花”和“四尚书四贡元廿三解元五百进士千名举人”之美称,为中华东南黄氏望族。

黄滔像。摄影摄

黄滔,著名文学家、诗人,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全唐诗》收录其诗作100多首。

黄公度。郑俊欣摄

黄公度,南宋绍兴八年(1138)状元及第,后在今涵江区三江口镇雁阵宫建阁,高宗皇帝亲笔御书“登瀛阁”匾额。

雁阵塔。蔡昊摄

雁阵塔,高45.4米,七层八角楼阁式实心石塔,坐落于登瀛阁旁,黄公度少年时在此读书。

囊山寺。蔡昊摄

兄弟两高僧,黄岸五世孙妙应禅师是唐末著名高僧,其胞弟本寂法师是曹洞宗的创宗祖师。唐中和元年(881),妙应禅师创建延福院,后禧宗皇帝赐匾,改名为囊山慈寿禅寺,俗称囊山寺,坐落于涵江区江口镇。

延寿徐氏

龙虎榜头孙继祖,凤凰池上弟联兄

唐代时,徐务为躲避“安史之乱”,迁居莆田延寿村。后裔徐寅得中状元,徐寅七世孙徐铎又中状元,徐铎胞兄徐锐同榜进士及第。

徐亭。陈良锦摄

徐寅,晚唐进士,相传梁开平年间(907-910)得中状元;辞赋大家,世称“锦绣堆”,作品远传渤海(今朝鲜)诸国。徐亭位于绶溪公园,展陈徐寅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

延寿桥。舒小简摄

延寿桥,位于绶溪公园。唐朝灭亡后,徐寅回到家乡,在延寿溪赋闲垂钓,并筑有一座藏书楼,朱熹有诗称:壶公山下千钟粟,延寿桥头万卷书。

“状元红”荔枝树。曾炳麟摄

状元红,北宋熙宁九年(1076)徐铎中状元,仙游薛奕同年中武状元,神宗皇帝赞叹“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徐铎手植的荔枝树,被称为“状元红”,也叫“荔枝王”,树龄930多年,2003年列为国家一级古树名木保护。

状元井。陈良锦摄

状元井,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延寿村,僧人涅槃开凿的。徐铎中状元后,在井栏石上刻下“徐井”二字。

灵川柯氏

七世联登九进士,八闽独占一状元

五代十国时期,柯氏先祖迁居莆田后世科甲联芳。自明代柯潜首登状元后,绵延七世,联登九进士,一状元九进士。

一状元九进士。郑喜扬摄

柯姓一族,自柯潜后,七世有九人联登进士,这在福建甚至在全国也是少有的一桩科举盛事。

柯潜,明景泰二年(1451)状元,传说他小时候愚顽不化,后来见到壶公山,顿开茅塞。俗语“见壶公山聪明花开”典出于此。

石梯寺楹联。林明基摄

石梯寺楹联,柯潜少时在石梯寺求学,寺中仍有他撰写的楹联。

修史堂。郑喜扬摄

柯维骐,明代著名历史学家,得中进士后,无意仕途,托病还乡,以著书讲学为业,从学者四百余人,历时二十年,编纂《宋史新编》,世称“良史”。其修书处被称为“修史堂”。

六桂翁氏

办学兴闽第一人,满朝翁六桂联芳

五代十国时期,莆仙历史上第一位宰相翁承赞,在福建倡立“四门学”是办学兴闽第一人。宋代时,翁乾度生六子先后登进士,人称“六桂联芳”。

翁氏六桂堂。徐学仕摄

翁氏六桂堂,位于涵江区新县镇。"六桂堂"是一个堂名,指的是闽粤一带的洪、江、翁、方、龚、汪等六个姓氏,追本溯源,都是翁家的子弟。

翁承赞,唐乾宁三年(896)进士及第,选为探花使,后被闽王王审知拜为同平章事,倡立“四门学”(相当于高等学府),使福建府有府学,县有县学,乡有私塾,民智大开。有诗“人家不必论贫富,唯有读书声最佳”。

翁氏旧居。陈良锦摄

翁家六桂,五代后晋时,莆田翁乾度生六子,先后进士及第,在朝为官,六子齐荣,遂有“满朝翁六桂联芳”之誉。翁氏旧居位于绶溪公园。

后村刘氏

理学传家,一代文宗

莆田刘氏,英才辈出,四代先后8名进士,10多名诗人和理学家,刘克庄为南宋后期文坛宗主,成为与辛弃疾、陆游,“三足鼎力”的爱国诗人。

刘克庄纪念馆。陈良锦摄

刘克庄,号后村。南宋著名诗人、词人、诗论家。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南宋后期文坛宗主,《全宋词》收其词30首,《四库全书》收其《后村先生大全集》196卷。刘克庄纪念馆位于绶溪公园。

莆阳“二刘”,刘克庄的祖父刘夙,年少时与其弟刘朔皆师事理学家、“南夫子”林光朝,得其学问真传,时称莆阳“二刘”。陆游更称刘夙为“天下伟人”。

家训家风 家国天下

自古迄今,莆阳学子秉承“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古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杰出人物。

莆田一中老校区。蔡云邑摄

莆田一中老校区,创办于1906年,原为兴郡中学堂,是莆田第一所官办普通中学,1952年改名为福建莆田第一中学。校内的杏坛、泮池,是宋代古学宫(文庙)仅存的标志符号,具有特殊的文化寓意。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莆籍院士有15人。

莆田二中旧址。蔡云邑摄

莆田二中旧址创办于1878年,原为哲理中学,1952年改名为福建莆田第二中学。哲理钟楼原为西式红砖校舍,1926年2月在钟楼成立了中共闽中地区第一个地方组织。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思职(生物化学家、免疫化学家)、林兰英(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林秉南(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家)、黄维垣(有机化学家)、林元培(桥梁专家)、林其谁(生物化学家)、陈宜瑜(动物学家)、洪茂椿(无机化学家)、龚旗煌(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莆田学院新校区。蔡昊摄

莆田学院新校区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898年。原为莆田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2021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永新(病毒学、生物制品学专家)、林华宝(空间返回技术专家)、杨锦宗(精细化工专家)、陈森玉(加速器物理学家)、关杰(冶金机械专家)。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蔡昊摄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始建于1985年,2004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高职院校,是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工科类高职院校。

家训,成就一个家族的风度。家,承载一座城市的热度。立家训,正家风,家风蔚然,国风浩荡。

(责编:林东晓、张子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